宣教工作的文化使命
西班牙方濟會修士薩哈岡(Bernardino de Sahagún, 1499-1590)曾於聖十字學院(Colegio de Santa Cruz)教授拉丁美洲的原住民,致力於傳授基督教的基本教義,並教導他們閱讀與寫作。然而,薩哈岡的貢獻不僅止於宗教教育,他還帶領學生們深入探究自身的文化,進行實地調查,並以他們的語言記錄所見所聞,編纂出一部近乎百科全書式的民族誌。 這部巨著詳盡描述了當地社會的各個層面,涵蓋飲食、服飾、節慶、宗教儀式、婚姻習俗等方面,洋洋灑灑共計十六冊,後世稱之為《新西班牙事物通史》( The General History of the Things of New Spain )。這項文化記錄工作不僅具有學術價值,更見證給當地人民一個深刻的信念:信奉耶穌基督,並不意味著必須割捨自身的文化傳統,基督信仰與本土文化之間可以建立對話與共融。 然而,這項開創性的工作並未得到持久的支持,反而引來宗教裁判所的質疑。由於這些詳實的文化記錄被視為可能間接宣揚異教信仰,薩哈岡的努力最終遭到打壓,這項龐大的計畫因此被迫中止。所幸,儘管宗教裁判的烈火試圖將其抹滅,仍有一份手稿給保存下來,後世稱之為「佛羅倫斯手抄本」( The Florentine Codex ),使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流傳至今。 這不禁令人思索:若能在記錄文化的同時,輔以基督教信仰的詮釋與回應,是否能緩解信仰與文化之間的張力?更值得深思的是,今日我們已無宗教裁判的威脅,我們是否更應強調宣教工作的文化使命?在當代多元文化交織的處境中,如何以尊重和理解為基礎,將福音與各地文化相結合,或許是我們需要持續探尋的重要課題。